家里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臟亂差 發布時間:2020-03-17 閱讀人數:
家里沒錢不可怕,可怕是“臟亂差”,孩子將來多半不會有出息。
前幾天,孩子爸爸的朋友來家里坐坐,跟孩子他爸吐槽說:
“哇,我發現你們家可真是干凈整潔啊,我們在家都不愛收拾房子,就連我兒子上大學回來,每天房子亂七八糟的,襪子堆啊堆,六七八雙在那沒洗。
部分大學生宿舍現狀
我一進去真的是臭死了,他也沒什么感覺還說已經習慣了,在宿舍也是這樣子的。唉,真是窮了一輩子,臟了一輩子??!”
聽到這里,我忍不住插嘴:“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嘛!回家也好好收拾收拾?!?/span>
那個朋友又補充道:“我和妻子屬于大大咧咧之人,對于家庭很少收拾。
每次回家,我感覺自己都累癱了,躺在沙發上刷朋友圈。剛開始,妻子還會稍微收拾,但后來她也厭倦了,因為每天的工作也讓她很累。
時間久了,我們養成了懶惰的習慣,除非家里來客人,否則絕對不愿意收拾。躺在沙發上什么也不想做?!?/span>
看到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個上了大學的兒子,在家里臟臭襪子亂堆亂放,是情有可原了。
其實,家長的行為深深的影響著孩子,一個房間凌亂的家庭又怎么會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呢?
他的行為只會比你們更嚴重,不懂得收拾,不重視個人衛生,甚至沒有絲毫的集體衛生意識。
一個房間凌亂的家庭嚴重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注定不會有什么大出息。
家里“臟亂差”為什么容易影響孩子?
哈佛商學院調查顯示:一所學校中課桌收拾齊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績優異樂觀開朗的孩子,因為整理使得他們學會了規劃、學會了耐心,心無積塵,面目清明。
德國和日本的整理收納術風靡世界,都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有序、開明的方法。
如果我們的家庭環境是雜亂無章、灰塵飛絮的,那么我們經常會因為找不到某件物品在孩子面前急躁發怒,我們因為過多關注于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他們歸類整理能力的培養!
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他們會在無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你經常把家里收拾的非常干凈,那么在這種環境下,他也會很快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反之,如果家里雜亂無章,那么他的生活狀態和心情也都是雜亂的,學習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
一個人的房間里藏著自己的生命狀態,藏著孩子的未來,如果家里臟亂差,孩子自然也失去了熱愛生活的情緒,很容易向生活低頭,以后在社會上也不會努力奮斗,更別提賺錢養家了。
事實上,不愿意去整理房間可能源于幼年時期的家庭影響。
我們總是把收拾房間的訴求交給父母,自己能偷懶就偷懶,等結婚生子后,這種頑固的觀念一直在影響我們。
讓孩子學會動手
把玩具放回原處,或擦桌子掃地這樣比較簡單的家務,一定要讓孩子們學會自己動手。
在我回家實施起來的時候,孩子一開始是特別的配合,可以說是相當有干勁。
慢慢的三分鐘熱度過去了,他又變成老樣子,不想收拾,找借口拖時間,不然就隨便一扔。
這時候,我并沒有使用訓斥或者責罵,而是慢慢蹲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等,還充滿樂趣的讓他選擇一個特別的標記,便于更清楚的知道東西擺放的位置,然后讓他選擇一個自己習慣的整理順序。
過一段時間之后,我就開始嘗試讓他幫忙取物品,然后再讓他放回去,這樣他慢慢的就有一個整理的意識了。
孩子并不是不會整理,也并不是不想整理,家長首先要堅持。當孩子新鮮勁過去,家長第一時間不是責備,而是蹲下身慢慢用行動帶著孩子整理,孩子也會投入其中。
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小孩子耐心都很差,可能一開始整理的時候會亂七八糟,甚至他們很快就會撂挑子不干了。
這時候我們一定不要打擊孩子,說一些“你怎么這么笨啊”“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之類的話。
孩子沒有經歷這些行為,突然要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孩子自然會有抵觸。既然誠信讓孩子進行練習,就給予孩子多一點的理解包容,千萬不要因為一次沒放好就跟孩子發脾氣,你要讓他先會“放”,然后再學習“放好”。
我家孩子在我的帶動與實踐下,已經慢慢的習慣了物歸原處,還會監督我。
有的時候,我下班回家特別累,包啊衣服什么的換下來就隨手扔沙發上,他看到之后就會立刻告訴我要把衣服掛起來,包放到柜子上。
我說我很累不想動,他就會告訴我,你來休息一下再收拾。
在這件事上,他給予我的理解和包容比我做的更好,孩子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之前的物歸原處。
其實教育方法千萬種,每個孩子的脾氣都不一樣,但收拾整理物品這一條對于所有孩子來說是非常實用的,生活是自己的,熱愛生活才會去收拾整理。
優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位優秀的家長,從事信號隔離器研制的我們跟孩子說的一字一句,我們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都跟孩子的成長有著莫大的關系。但孩子都需要儀式感,光靠我們用嘴去說,很多孩子不愿意去遵循。